关于 GLY
作者还没有填充任何详情。到目前为止 GLY已经创建49博客内容。
上海气候周丨2024气候韧性社区与社区气候行动论坛成功举办
GLY 2024-05-09T14:07:07+00:002024年4月25日,“上海气候周2024气候韧性社区与社区气候行动论坛”在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之家顺利举办。本论坛含专题报告,圆桌论坛,以及生境花园参访三个内容,由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英语国家分会、上海绿色光年主办,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有限公司、剑桥大学上海校友会协办,上海气候周以及UTC行家支持。论坛线上线下共计近千人参与。本次气候韧性社区与社区气候行动论坛邀请了十余位在零碳建筑领域以及低碳社区建设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以及一线工作者向公众分享气候韧性社区建设过程中所需的理论指导以及实践经验。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顾炜威先生致辞 顾炜威先生提出了一系列加强社区气候韧性的策略。顾先生首先强调了建立应急预警系统的重要性,以提升居民的意识和自救保护能力,确保在面对极端气候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他进一步指出,引导社区开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同时,顾先生鼓励居民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以减少私家车对环境的影响。在社区绿化和生态保护方面,顾先生建议通过增加绿地和生态公园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空气质量,还能增强城市的生态功能。再次,顾先生强调了社区共治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居民的积极参与,可以更好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共同构建一个绿色、可持续的居住环境。最后,顾先生还着重介绍了留英分会的会员中从事低碳社区和能源转型的留英校友们的事迹。 Part 1 专题报告 上海气候周执委会联席主任,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兼低碳经济专委会主任邹荣先生进行分享 在上海气候周的论坛上,邹荣先生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首先回顾了上海气候周的发展历程,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认为此类活动不仅展现了中国在制定战略规划标准方面的决心,更是创新驱动和自我超越的体现。邹荣先生强调,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我们必须不断创新,超越自我,以积极的姿态追赶未来。他提出,通过这样的论坛活动,可以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发言的最后,邹荣先生对本次论坛表达了美好的期望和祝福。他期待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为上海乃至全球的气候行动贡献力量,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建筑2030创始人、CEO爱德华·马斯瑞拉先生进行分享 爱德华·马兹瑞拉先生在发言中强调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以及各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21 次缔约方会议上达成的协议——控制全球变暖在 1.5°C 以内。他提到,建筑环境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全球排放量的 50% 以上。他详细阐述了减少建筑环境中碳排放的十项原则,包括推广电气化、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优化建筑设计和材料使用。马兹瑞拉呼吁到 2030 年实现建成环境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至少 50%,并力争在 2040 年前达到零排放。 剑桥大学Clare Hall学院院长Alan Short 教授进行分享 艾伦·肖特教授,剑桥大学Clare Hall学院院长及建筑学教授,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低碳建筑和医疗通风系统方面的工作。他提到团队特别关注于手术室的空气传播感染控制,这通常通过改良的通风系统、过滤系统和消毒设备实现。肖特教授特别提到了一个历史上的案例,即伯明翰大学医学院教授 Charnley 的实验——他设计的冷空气通风机未能有效控制感染,并指出现有方法的不足。肖特教授还展示了使用水模型研究流体力学的方法,该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设计更有效的通风解决方案。最后他提出了一种新型通风设备的设计,该设备能有效打破温度层次,防止病原体在手术室中的扩散。 AtkinsRealis中国工程与可持续部门负责人蔡正乾先生进行分享 蔡正乾先生首先介绍了其公司AtkinsRealis的基本情况和机电建筑团队的运作。通过两个具体案例展示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上海市虹口区的瑞虹新城项目,一个高密度的旧城改造项目,其特色包括全亚洲最大的天窗和遮阳百叶;线性城市沙特未来城,一个没有道路、汽车和排放物的城市,完全依赖清洁能源。此外,蔡先生还阐述了公司在中国的可持续业务成就和全球业务分布。在回答如何将可持续发展与个人和企业发展结合的问题时,蔡先生提出了未来的十大发展方向,包括将人工智能与可持续性结合,通过机器学习评估干预措施,并制定碳排放、成本和交付计划的清晰路线图。他强调了建立平台和设定基准的重要性,未来将通过跟踪交付来优化这些计划。 英国零碳工厂(Zed Factory)合伙人、亚太总监郭岩女士进行分享 郭岩女士详细介绍了位于英国伦敦的六星级零碳示范社区——贝丁顿生态社区。该社区采用全生命周期的零碳工程,并将建设地点特别选在了垃圾填埋地,展示了可持续性建设的可能性。社区特色包括高效的维护和供热体系、自然通风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全面的维护体系。郭女士强调了社区在循环利用和资源管理上的创新,如湿垃圾用于农场积肥,以及其他可回收材料用于区域供电。在交通和社区设计方面,该社区采用了人车分行的模式,创建了一个安全、儿童友好型的环境,有效隔离噪音和空气污染。此外,社区内设有充电桩和提供汽车租赁服务,鼓励低碳出行。郭女士还提到,通过建设连桥等设施,社区增强了邻里间的互动和社区凝聚力。 郭岩女士分享的最新零碳项目包括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这一技术不仅提高了发电效率,也优化了建筑的美观性和功能性。她还提到了在黑斯廷的零碳工厂新建项目以及迪拜的社区改造项目,展示了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碳解决方案的努力。 四叶草堂总干事尹科娈女士进行分享 尹科娈女士介绍了四叶草堂机构——一个与同济大学合作的城市更新及空间优化技术的重点实验室。机构致力于发展居民可参与共建的社区花园,主要围绕技术、标准、实践和网络四个方向进行建设。尹女士从三个层面阐述了社区花园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提高公众感知度与理解力:尹女士指出,社区花园通过其直观的场景使居民能够日常感受到宏观气候问题,如潮湿或干旱、温度变化等,这些气候变化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使居民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理解和感知气候变化的实际影响。 促使空间自然生长:与高度工业化的城市空间和能耗高、碳排放量大的建筑方式相对,社区花园采用低能耗、低碳排的建设方式,鼓励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居民的共建模式。这种方式不仅保护了环境,还通过居民的亲身参与,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感和对社区的归属感。 推动公众参与,提高影响力:通过展示花园堆肥等具体案例和全国社区花园地图,尹女士强调了社区花园行动网络的重要性。这些网络以街镇为单位,建立社区花园,促进居民的积极参与和组织,形成持续的、有机的环保行动模式。 世界自然基金会区域项目总监(上海)王倩女士进行分享 王倩女士从“地球一小时”活动切入,强调气候行动不仅仅是象征性的“熄灯”,而是要为地球贡献出实际的行动。她通过介绍上海的两个实践案例——低碳行动和湿地生态系统——来阐述如何理解和建设韧性社区。 [...]
2024上海气候周丨青少年气候行动科创作品宣讲会
GLY 2024-04-26T09:39:42+00:00背景 青少年在推动气候行动的落地执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作为谈判者、创新者、发明家和变革推动者,在实现气候行动中作出了独特而不可或缺的贡献。他们的参与不仅为气候变化的解决带来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也激励更广泛社会群体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上海气候周为年轻一代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让青少年能分享自己与同龄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学习历程、行动成果和解决方案。这个分享活动不仅是一个展示青少年创意与实践的舞台,更是一个共同探讨应对气候挑战、打造学习共同体和倡导集体行动的平台。此次宣讲活动的设立不仅是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肯定和支持,我们希望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意识到自己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责任与力量。我们鼓励更多青少年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队伍中,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地球环境和人类未来做出积极贡献。让我们以青少年为引领,共同迈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步伐,并为实现可持续未来而努力。 目标1:共享经验与解决方案: 让青少年分享彼此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创新行动成果和解决方案,促进经验与知识的相互传递和交流。 目标2:启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以青少年为引领,共同迈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步伐,并为实现可持续未来而努力,形成更大范围的积极影响。 指导单位: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主办方: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有限公司、上海绿色光年支持方:上海气候周、浙江英瑞特 会议议程 照片来自“上海国际汽车城”、“上海汽车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青少年科创作品宣讲征集 征集时间:即日起至4月25日 演讲主题:青少年气候行动实践 分论坛时间:4月27日上午 分论坛地点:上海国际汽车城EV-AI智行港(博园路7575号) 面向群体:全国10岁-18岁的青少年 征集作品要求:(1)在2020年-2023年的区级、市级、省级等相关赛事中获奖作品;(2)6分钟以内的PPT形式。 荣誉证书:凡参与分论坛演讲的同学均可获得由上海气候周和绿色光年共同颁发的荣誉证书。 参与方式:将PPT及获奖证书/证明发送至邮箱:xienannan@green-lightyear.org(谢老师),主办方将于3日内发送审核结果回执,届时请查收邮箱。 联系方式:15000569391 # 如何参与 加入活动总群 参会预约 # 特别鸣谢 指导单位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 联合主办方 支持方
2024上海气候周丨气候变化教育线上国际研讨会
GLY 2024-04-26T09:38:48+00:00背景 气候变化教育线上国际研讨会是2024年上海气候周气候变化教育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举措旨在为上海气候周的教育维度提供支持,推动其在教育体系内的宣传和研究。此外,该研讨会旨在促进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气候变化教育网络建设,促进合作与知识共享。此外,该研讨会还致力于支持中国气候变化教育成果融入国际对话和交流,从而增强人们对这一重要议题的认识和行动力。目标1:提供实用教育资源:通过分享最佳实践、工具和资源,帮助参与者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教育的关键概念和实施方法。 目标2:激发国际影响力:通过交流和合作,提升中国气候变化教育在国际上的声誉和作用,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气候意识提升和协作。 主办方:上海绿色光年支持方:上海气候周、全球创业指导基金会 会议议程 # 如何参与 加入活动总群 参会预约(本场会议为全英文) # 特别鸣谢 主办方 支持方
2024上海气候周 · “气候韧性社区与社区气候行动论坛” 报名开启
GLY 2024-04-22T09:29:43+00:00背景 上海市作为中国低碳社区创建的试点城市,自2017年创建以来,已经陆续落地了数十个低碳社区。这些低碳社区拥有丰富的韧性社区建设经验,涉及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居民和行业机构的合作共赢模式,为实现高效的社区气候行动提供了良好范例。本次论坛旨在邀请国内外在低碳建筑、低碳社区规划设计、社区气候行动的专家在线上线下不仅分享中外基层社区低碳转型故事,更通过上海气候周民间国际平台,与国际同行探讨社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具体实践和合作方式。 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下,本次活动旨在促进民间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中国低碳社区建设贡献力量,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目标1:通过分享丰富的低碳社区建设经验,提供合作共赢模式范例,推动高效的社区气候行动。 目标2:邀请国内外专家探讨社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实践和合作,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主办方: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英语国家分会、上海绿色光年协办方: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有限公司、剑桥大学上海校友会 支持方:上海气候周、UTC行家 时间:2024年4月25日(周四)下午 12:30-13:00 签到 13:00-16:00 气候韧性社区与社区气候行动论坛(含茶歇) 16:00-17:30 参访:长宁区生境花园 会议地点: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之家(四川中路220号2层) 会议议程 线下参访 16:00-17:30 参访:长宁区生境花园 # 如何参与 加入气候韧性社区与气候变化教育系列活动总群 参会预约 # 特别鸣谢 主办方 协办方 支持方
绿光志愿者菠菜:许芸菲个人简介
GLY 2024-04-16T21:44:19+00:00许芸菲现就读于美国戴维森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双专业本科。她在绿色光年参与多项活动与项目。 2018年参加“重走学森路”科技环保夏令营; 2019年参加浙江安吉中国生态实习项目(CEAP); 2019年参加纽约联合国青年气候峰会; 2021年参与绿光青研社基于科学的气候变化评估目标(SBT)研究课题与书籍编写; 2023年参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数字会议(SDG Digital)并在ESG Wire上进行会后分享。除绿色光年的活动外,她曾担任2019“相约12点”苏州跨年演讲演讲嘉宾并分享“重走学森路”夏令营有感。曾进行计算机行业性别结构、微生物菌群、疫情前后食品安全变化等多项数据科学研究并产出论文,担任强化学习智能选股APP“智汇股”项目程序开发员,在校进行混合关键性计算机系统与核物理深度学习的课题研究。担任戴维森学院黑客马拉松后勤组长,并拥有两项工程技术专利。
菠菜事迹:世界公民的观察与思考——16岁女孩苏州跨年演讲
GLY 2024-04-12T19:20:22+00:00许芸菲同学是由绿色光年和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共同举办的2018年“重走学森路”西北科技环保夏令营的苏州营员。在营期中,她优秀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在刚结束的苏州跨年演讲中,她作为高中生演讲嘉宾,分享了自己的个人经历和人生思考。 大家好,我叫许芸菲,今年十六岁,是一名普通的高一学生。 从小,我是爸爸妈妈的一件随身携带物品,我因此有了更多机会触摸这千姿百态的社会。 可不知道为什么,长大后我渐渐成了一个“怪”女孩儿。我不喜欢八卦明星,不喜欢网络游戏,与小伙伴们聊天,也常常插不上话。我总喜欢望着窗外傻傻发呆,让人无法理解。 “人类一思考,上帝便笑了”,上帝就这样笑话了我十多年。我觉得我的思考深不可测,比如:人,为什么要学习?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吗? 我享受着我的天马行空,然而伴随着成长,新的认知冲击着我原有的思维。我开始 “怀疑人生”。我有一个很大的困扰: 也许,我不是一个普通人类,这个世界是一部为我私人订制的电影,除我以外的所有人都是演员,我走到哪儿,别人演到哪儿。我不在的那个地方,是不存在的,我死亡的那一刻,这个世界便消失了。这个困扰听上去很自我, 但其实,我很不安, 我畅游在自己设定的幻境中,触摸不到真实,我为何存在。 第一次蜕变,要从初中的一个暑假说起。我去了中国航空航天重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观学习。一进入发射中心,就极度严格的安检吓住了:我们团队中的两个小妹妹因为是外籍身份而不得入内;一位志愿者老师,因为没带学生证,而使整车人被困在原地等待了几小时;在参观的过程中,一律不得拍照。由此可以看出,航空航天是中国的重点保护对象和发展对象,是非常重要的国家机密,完全不能泄露。 我们参观了地下指挥大厅,这是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指挥室,里面还陈列着当年使用过的仪器,墙上刷着标语“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就是科学家们的决心和不服输的精神啊。48年前,几十个科技工作者在全国人民的瞩目下来到了这里,目睹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当时他们的心情一定像此时的我一样澎湃。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钱学森先生经过不懈努力执意回到祖国,引领着一批青年科学家,从零开始奋斗,当时中国没有人知道卫星和火箭是什么,可是仅仅十多年,中国就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 发射中心的地面上,茫茫戈壁滩只耸立着三座高塔,充满了历史雄伟感,分别是:中国“东方红”人造卫星发射塔、“脐带塔”、“勤务塔”,我站在下面,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望着茫茫的戈壁滩,我仿佛看到了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放弃一切来到这片荒芜的土地,他们不求物质,更没有娱乐,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风沙多么可怕,他们永远专注于眼前的工作,就是这样才得以铸成我们伟大的航天事业。我深深地被科学家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为中国快速的科技发展而感到骄傲。保持着世界前列的高科技发展,中国才能越来越强,中华民族的底气才会越来越足! 后来,我又参与了考察三江源水质保护的夏令营,深入青藏高原的腹地----玉树。强地震后重建的城市看上去已经很繁荣,只是没有像苏州工业园区那样的高楼大厦,多了很多藏族的民族特色。我们行走在小巷里,猝不及防,几个孩子窜出来, 都七八岁的样子,小手紧紧抓住我的衣袖,企盼的小眼神望着我们。 我还没搞清楚状况,就听到妈妈说:“对不起,我们没有零钱!”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在乞讨啊?!可是,善良如我,望着这群可怜的孩子,怎么能忍心拒绝呢?我对妈妈叫道:“我刚刚明明看到你有零钱的!”“拜托!我最小的钱是20块!”“你怎么能这么小气呢?!”我非常生气,一边说一边去抢妈妈的包,奋力抽出几张。我把钱给了几个孩子,他们兴奋地跑了,可没想到,一瞬间,不知从哪里又冒出几十个孩子来,他们把我重重围住,根本不能动弹,他们哭闹着,大喊着,问我们要钱,我感受到了一丝丝恐惧。我不理解,这么大的孩子,不应该在学校、在兴趣班、在享受童年吗?不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吗?为什么会成群结队地围攻游客进行乞讨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好不容易突破重围,我们去了市里最大的超市。超市里琳琅满目,各色食品应有尽有。但是,大家注意到了吗?我说的是:各色食品。鲜亮的五颜六色让你目不暇接,我知道在座的各位都很喜欢垃圾食品,可那里的垃圾食品实在是太假了,应该会有毒吧? 可是,有很多年轻的父母们在争相购买。后来几天的行程中,我的触动也非常大:村民们的家里没有卫生间,整个村子也没有公共厕所,村口长年累月堆放着生活垃圾,还有一些地震后的废墟还留在那里。孩子们仍然像传说中那样,翻山越岭去上学,课堂上仅仅教学认字和简单算数。听当地人说,地震后,玉树得到很多优惠政策和捐款,生活富裕多了。然而,好的食品、环境、教育并没有充分地给予他们,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受其害而全然不知,经济上的提升并没有改变他们贫穷的本质,因为他们的精神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升华。 想到这儿,我的脑中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撞击感。高科技是火,民生是水,这水火能够相容吗?尖端科技发展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顶端; 而“民生为本,本固邦宁”。 发展高科技的巨大成本能救助多少贫困家庭啊,可一味发展民生,国家永远只能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不能称之为强国。我们该如何权衡高科技与民生的发展比重呢? 如何才能做到水火相济呢? 国家提出了科技兴国的口号,同时也出台了精准扶贫的政策细则;大学生们创业,利用网络帮助闭塞地区的人们销售农副产品,都是像我思考的那样,让高科技与民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如今的高科技已经不断地渗透入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作为一名00后, 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做一些支教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现在的高科技手段,在网络支持下给偏远地区的孩子们线上上课,非常方便。但是,我也发现,这些课程很多都是教孩子们英语、数学、画画等技能,而很少人会想过,那些孩子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帮助他们探寻自己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我思考着。今后的线上课程中我将带领他们游历祖国的山川河流,给他们讲讲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事迹,讲讲我身边平凡有趣的故事,告诉他们如今的高科技如何渗透并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培养他们以世界公民的视野去探索外界的精彩纷呈,并发现自己的内心。 这个世界充满着无限可能,未来的人生路上,我会继续不断地去观察、 思考 ,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蜕变。
菠菜事迹:16岁女孩在千人现场的震撼演讲——钱老和玉树重建给她的人生启发
GLY 2024-04-12T19:19:10+00:00苏州,这座人文气质浓郁和满城飘满书香的都市,每年底都有一场盛大的跨年演讲。一票难求。“相约2019—蜕变”,是第四年的跨年演讲主题。活动现场依旧设在苏州市广电大楼,1500人,座无虚席! 十位讲者,有来自各行各业的职场金领和创业精英,他们分享自己的职场历炼和成长的历程,有泪有拼搏、有痛有收获,更有爱有幽默。 其中,有一位高中生演讲嘉宾,温润如玉,从容大方。她就是钱学森图书馆和绿色光年联合主办的2018“重走学森路”西北科技环保夏令营的苏州营员许芸菲。她分享的主题是——“火箭与废墟”。 参加夏令营时,她刚初三毕业。已经考入苏州中学高中国际部的这位学霸,其实一直是别人眼中的“怪”女孩。她上台前,主持人对她的介绍词是这样的:从来不追星、不玩时髦游戏,更不穿戴所谓名牌,爱静静地思考同龄孩子可能不会关注的话题…… 她在夏令营中的表现更是默默无闻,很安静,但随团写的通讯稿却是发表非常及时,并且内容很有份量。最让人惊讶的是,在营期结束前最后一天的篝火晚会上,因为现场简陋的设备没能放出她的曲子,她毫不介意地给大家现场“清跳”了一段全情投入的芭蕾,还和苏州小分队队员们献上多首歌曲。 “重走学森路”夏令营中,一路负责小许和其他几位营员的菠菜导师、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李澜静同学如此评价过她: 许芸菲这位内敛的女孩跟其他活泼闹腾的小孩子相比,不怎么说话,多了一份恬静与优雅。在营期内不仅仅充当了大姐姐的角色,帮助小营员学习一起进步,在篝火晚会中表演的芭蕾舞也令人眼前一亮,让大家不禁拍手称赞。相信她受过的教育熏陶以及不断地自我发掘,这些都令她有不凡的知识储备和敏捷的思考能力,才逐渐成长为现在的模样。不深入了解你远不知道她的身躯下还能迸发出多大的能量,希望她继续保持不忘初心,越来越自信而从容。 这位会享受寂寞的女孩子,因为两个夏令营,却触发了她对人生的深度思考。从钱老从事的高科技事业的发展,到玉树灾后重建多年后沿街乞讨的孩子,她在现场向观众发问: “我应该做什么?” “我们的教育应该做什么?” “我们的国家发展高科技和发展民生应该如何得到平衡?” 光年君反复跟家长确认过,她没有向老师和家长寻求过帮助或者代劳?这演讲稿真的是她自己写的?她的父母说,这孩子的学习我们操心得很少,她思考的东西一直是比较沉重的,我们真的没有参与,都是她自己的观点——除了演讲技能,她接受了主办方提供的一个月高强度演讲培训。跟其他演讲嘉宾们一样,她得根据演讲的观点,把手势和站姿,以及与观众互动的形式进行反复训练。修改过无数次的讲稿,在她进入当天演讲舞台时,还不忘和之前的介绍“公益教育”的演讲嘉宾李博进行了呼应。 这位女孩未来的人生目标,排除了多金的商科和前途无限的EE。她说,希望读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专业。 接下来,就跟着光年君一起回顾一下她的演讲内容吧! 她是从怀疑自己的人生开始的。她曾经一度认为,有她生活的世界像是专门为她播放的电影,所有剧情和人设都是预先安排好的—— Wait! 你是在说好莱坞制作的Truman Show吗?不同于楚门从出生到成家立业,一直都是被全世界欺骗的对象,小许同学却是一直积极地思考着自己还有很多不确定性的人生。 芸菲向观众们介绍了在东风航天城二号基地里,参观到的珍贵历史遗迹(比如东方红卫星发射升空的地下指挥室)。 还有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塔和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发射塔。 她带领听众穿越时空,去感受中国航天人的艰辛创业历程。而这其中,钱学森排除万难冒着风险果断回国,激励了无数中国的热血知识青年投身戈壁。 然而,她在之后的玉树之行却让她坐立难安。 因为沿街乞讨的孩子们,当地超市廉价的劣质仪器、村口的无处处理的生活垃圾却给她带来太多的困惑和思考。 她开始思考,我们奔向小康的愿景,应该是什么样的“富裕”? 她提出的问题核心是,一个国家要通过发展高科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让中国有雄居世界的地位,那么同时,精准扶贫的民生问题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这二者究竟该如何平衡? 她提出的观点是,二者并不是水火不容,而是可以相互配合。 其实,芸菲在最后的提到的蜕变过程是不是和楚门摸索着最后走出studio的那个台阶很相像? 最后,让我们一起祝贺许芸菲同学,在2018年跨年夜带来充满思考和能量的精彩演讲!
学员日记:从环保开始,突破舒适圈之后的思考
GLY 2024-04-12T19:20:58+00:00这是10月11日发表在江苏省苏州中学公众号上的文章。许芸菲同学曾经参加过绿色光年2018“重走学森路”西北科技环保夏令营(查看芸菲同学的营后感想👉重走学森路 | 16岁女孩在千人现场的震撼演讲——钱老和玉树重建给她的人生启发)和2019中国生态实习项目(China Eco-Apprenticeship Program)(项目详情戳链接👉招募丨这个暑假,跟绿色光年去安吉的生态企业做商业案例!)。 这次,芸菲同学和2019中国生态实习项目的另一位闵启扬同学(戳右边链接查看小闵同学的感想👉学员日记丨应对气候变化: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与我们的工作人员一起有幸赴纽约参加了9月21日由联合国首次举办的青年气候峰会。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芸菲同学关于纽约之行的感想吧! 2019年9月下旬,江苏省苏州中学国际书院高二许芸菲同学受邀参加位于纽约联合国总部的青年气候峰会以及第二周的纽约气候周活动,聆听世界各地在气候方面有所作为的青年人分享自己对气候行动的理解。许芸菲是受邀参加此次峰会约13名中国青年代表中华东区的唯一中学生,也是与会年龄最小的代表之一,比起所获得的成就,我们更好奇的是什么将她带到今天。 Q1:大家都很好奇,你是如何登上这样的国际大舞台的? 联合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圣之地,似乎是只属于各国领导人的地方,作为一名来自苏州的普通高中生,我也曾经是这样想。但经过这次活动,我愈发觉得联合国不过是一个世界公民的聚集地,每一个乐于思考世界问题、有所作为、并善于抓住机会的普通个体,都有机会来到这里得到思想的升华。能得到这个机会,我自己也挺意外的,就在远渡重洋的三天前,我仍未收到参会消息。那时正与闺蜜谈及我最想去的四个国家与地区——纽约、法国、维也纳、澳大利亚。未曾想,梦想与现实竟能如此接近,多天彻夜难眠之后,终于在9月20日清晨整装出发。回顾走过的路,第一次接触环境保护议题是六年级时,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普通又小众的青海玉树水质保护夏令营,检测出玉树三江源水质的恶化情况,看到山坡上层层堆积的生活垃圾,我对环境恶化有了初步印象,为接下来的行动奠定了基础。不过,自始至终,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并没有在我心中扎根,或许与我没有亲历自然灾难有关。但是,环保与我是有缘的。在第二次去恩格贝沙漠的“重走学森路”西北科技环保夏令营中,我不仅了解了中国面对荒漠化采取植树造林举措,大力发展沙产业的实例,还有幸认识了优秀的剑桥大学硕士导师,夏令营过程中我踏实努力的表现与营后精彩的感悟和分享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那之后,导师便开始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为我提供丰富的资源。包括年初的大学生环保主题夏令营的志愿者资格;暑假的2019中国生态实习项目,为竹制品企业写企业调研报告,帮助企业更好的运营,恢复安吉竹林生态;以及此次的联合国青年气候峰会。另外,导师还邀请我于十月底在钱学森图书馆向公众分享此次峰会的收获与成长,我也将全力以赴。 Q2:你是从什么时候确定了这个方向的? 事实上,我并不认为自己已经确定了方向,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尝试了无数方向,从未确定一条专一的路线。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对我来说,确定专一的方向很困难,相当于排除其他所有可能性。过去我也曾怀疑过自己是不是目标不够清晰,但现在越发觉得,在完全成熟前,任何可能性都会给我的人生带来奇迹。环保方向暂时性的成就,让我意识到每一次的普通的尝试,都可能给我的人生带来大不同。因此,不断尝试新鲜事物,并更多地发展自己的兴趣,是我学生阶段的最大守则。 Q3:在纽约最难忘的经历有哪些? 在纽约的五天,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我一个人独处,无人可依靠的情形使我不得不学会交流,打破舒适圈。在老旧的纽约地铁站,不明确的路标、不灵敏的刷卡器、频繁出错的导航和模糊的报站让我时刻面临着方向坐反、刷卡无效等风险。遇到困难时,我多次鼓足勇气,用自己并不完全熟练的英语询问路人和工作人员,解决了大量问题。 除地铁经历之外,我也开始十分主动地与参会的学生和主办方交流,解答了自己的疑问,同时也让他人更加了解中国和我对气候的感悟。面对听不懂的情况,我也会努力地表现出我的专注,并在别人说完后灵活地改变话题。对于内向的我来说,用英语主动与他人交流实属不易。不过,我还是有很多时候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次纽约之行是我勇于表达的开始,未来我也会拥有更大进步。 Q4:在进入苏高中后,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高中的学习方式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过去只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听课,而高中老师填鸭式的教育会少很多,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主动的提问和探索,因此高中带给我最大的变化便是主动。 在准备大学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大量地寻找机会并抓住机会,参与更多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任何一次机会都有可能为我的人生带来不同,我突然发现,捕捉机会并为之踏实努力,竟意外成就了自己。 去年暑假,我带着十足的自信加入苏高中舞蹈团,却没有想到薄弱的基本功和欠缺的表现力暴露出来,再加上我内向的性格,在舞蹈团中似乎是一个小透明,时时刻刻都处于自卑之中。但就在今年五月的一次舞团会议中,舞团学姐向我们介绍了她正在运行的舞团公众号,我立刻灵机一动,主动申请与她一起进行编辑,当时想着这可以提升编辑能力,从那以后,我便成为了舞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使与团员之间会产生一些小摩擦,我也会理智地解决。学姐去纽约大学上学后,我接手了公众号的全部工作,之后也会将这份工作传给下一届学妹。进入高中后,类似于这样的故事发生得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坚信,主动是我们作为学生积极探索世界的必备要素。 另外,作为学生,眼前的学业和考试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广泛的阅历和思考更重要。做事前不过多地算计眼前利益,以包容的心态去进行更多的探索,不急躁,不功利,是我目前收获小成功的很重要因素。 Q5:其实要突破舒适圈挺难的,你是如何克服的? 我认为首先需要有一颗好奇心,对于任何新鲜事物都能坚持不懈地探索。兴趣是第一推动力,拥有好奇的心态一定是我们摆脱生活常态,挑战自我以得到新鲜事物的推动力。另外,我们还需设立自己十分渴望达到的目标或树立一个榜样,并经常将这一目标放在眼前暗示自己。为了达到自己非常渴望达到的目标,我会竭尽全力,克服困难。上常青藤大学是我近期的目标,尽管不是非常实际,我依旧将名校的笔袋、水壶、笔记本等放在眼前,鼓励自己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向目标靠近。身边的榜样虽然同样具有激励作用,但我们也需乐观地看待,我自己曾经也迷茫过,总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虽然有时感觉很难过,但却从没有停下脚步努力做好眼前的事,回头看,还是需要理智分析差距,不能因他人的优点而感到自卑,而是思考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接近自己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