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信息
绿色光年全称上海闵行区江川绿色光年环保服务中心,是2016年3月在上海闵行区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公益组织。2018年1月绿色光年的品牌输出到苏州,落地了苏州工业园区绿色光年科普服务中心,主管部门是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和信息化局。机构的使命是让公众快乐地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愿景是成为中国领先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机构。机构的价值观是创新进取、勇于承担、团结协作、诚信务实。
经过多年的发展,绿色光年正转型成为中国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机构(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SD),通过认知、社会情感和行为改变这三个层次,引导中国青少年了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并围绕这17个目标,重点培养青少年迎接21世纪挑战的8个核心素养:
·系统思维素养 ·合作素养 ·预见性素养 ·批判思维素养 ·价值观导向素养 ·自我意识素养 ·战略素养 ·解决问题素养
2.成立缘起:环保达人家小院里诞生的社会组织
2014年夏天,绿色光年创始人倪欢女士她在家中院子里安装了一座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薄膜分布式发电站。这是一个既可以遮阳,又能弱光发电的特殊环保装置,不仅比普通的遮阳棚寿命更长,在下雨天和阴天也能发电。该太阳能电站是一个并网系统,每发一度电可以马上使用,还能拿国家补贴。
2014年夏天电站落成后,这个看起来有点酷炫的装置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邻居好友带着小孩、小孩带着同学、同学带着自己的邻居一波波地来参观。倪老师发现原来在社区这个层面,在普通居民地生活层面并没有这样的低碳环保设施提供给人来体验和认识。就是这个偶然的发现,第一次让倪欢有了成立“绿色光年”的想法。而随着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当时还有其他本职工作的倪欢女士已无法应对越来越大的参观需求,于是她家所在社区的居委书记周志桦的鼓励和支持下,绿色光年于2016年3月正式在上海市闵行区民政局注册成立。
绿色光年成立的初衷就是想满足社区层面的家庭、孩子,以及学校老师对低碳环保设施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接触到了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发现了更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我们开发的项目类型也越来越丰富,直到形成今天这样的业务结构。
3.为什么从推广可持续生活方式转为坚定做教育?
起初,我们的使命只是面向社区、学校、企业推广可持续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接触了各个年龄层的青少年,我们渐渐发现我们的活动或项目给不少青少年带来了一些正面的影响,比如:
有跟陌生人说话就脸红的小男孩,通过担任我们低碳参观的讲解员逐渐变得自信、健谈;有厌学的高中生通过参加研学营被老一辈科学家的经历所激励,确认了自己的理想职业,回家后主动要求父母给自己报补习班;还有的大学生通过做我们的志愿者或作为服务对象参与我们的项目,选择跨专业到发展学、公共政策等专业深造,彻底改变了职业方向……
这些许许多多的改变,不仅让我们直接感受到教育的迷人魅力,也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一个问题:要想真正让可持续理念深入人心直到行为改变,还是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学习目标》(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Learning Objectives)这一报告中指出的:
“全世界各个社会都力求跟上技术和全球化发展的步伐,但却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人们更具个性,社会变得越加多样化;经济和文化差距扩大;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服务退化;人们的脆弱性增大,更容易遭受来自自然和技术的伤害。人们可以获得的信息量迅速增加。我们必须采取创造性的自发行动才能应对所有这些问题,因为所涉情况非常复杂,墨守成规地解决问题是行不通的。人们必须学会理解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必须能够相互合作,表达心声并采取行动,促成积极的变化(教科文组织,2015年)。我们可以将这样的人称为“可持续发展公民”(Wals,2015年;Wals和Lenglet,2016年)。可持续发展公民必须掌握一些重要能力,以便建设性和负责任地参与今天的世界,这一点已经是一项普遍共识。”
从家庭到社区、从城市到乡村、要让人人参与到低碳和环保地生活方式中来,人人把绿色发展融会贯通到生活中,其实不是哪一个部门主导就能解决的。
我们中国的十九大提出了更高的绿色发展要求,以及2020年要达到全面小康,生态文明建设要长效地贯彻到家家户户不光需要自上而下的政府支持,比如在教育体系中针对青少年们开展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项目,让科普资金更有效率地使用,还需要培育更多可以深入社区和家庭地草根NGO自下而上地做一些创新。
4.媒体报道
- 《我国可持续产品市场尚未形成规模 可持续消费还需加把火》:https://news.sina.cn/gn/2017-08-22/detail-ifykcirz3672532.d.html
- China daily: 2017年5月17日: Youth programs encourage deeper social engagement
- 绿色和平亚太版博客,2017年3月8日:能量加速:认识那些让中国能源转型的女性:http://m.greenpeace.org/eastasia/high/news/blog/powering-up-meet-the-women-electrifying-china/blog/58885/
- 闵行报1.20: “社区+校园”环保科普一日游受热捧:http://mhb.shmh.gov.cn/content/2017-01/20/content_8786.htm
- 《中外对话》2016年12月8日的中文报道,《走进上海光伏示范家庭》:https://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9466-Chinese-consumers-adopt-greener-lifestyle-
- 被《中参馆》2016年12月13日转载:http://www.chinafile.com/environment/chinese-consumers-adopt-greener-lifestyle
- 闵行报9.17闵行“剑桥海归”家里自建鱼菜共生系统,还要打造5大社区热门低碳游览景点
- 上海英文电视台ICS 2016.8.26 Shanghai Live暑假活动报道:Parents see benefits of science education by a NGO: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vid=z1308ul06mc&
- 闵行报8.25:闵行“剑桥海归”家里自建鱼菜共生系统,还要打造5大社区热门低碳游览景点:http://mhb.shmh.gov.cn/content/2016-09/16/content_7633.htm
- 日本NHK电视台国际频道“亚洲视点”栏目纪录片“中国毕业生寻求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2016年3月4日:http://www3.nhk.or.jp/nhkworld/en/tv/asiainsight/201602260600/
- 新闻晨报12.10:上海女子自制空气净化器抗雾霾成本仅200元: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10/c_128515183.htm
- 闵行报11.13:充电桩“组团”装进小区:http://mhb.shmh.gov.cn/content/2015-11/13/content_5025.htm
- 法国国家广播电台10.29:http://www.franceinter.fr/emission-ailleurs-a-shanghai-le-regard-sur-lecologie-change
- 闵行报10.23:剑桥海归硕士的社区“正能量”生活http://mhb.shmh.gov.cn/content/2015-10/23/content_4840.htm
- 上海日报英文报道10.12:Sun shines on pioneering ecologist http://www.shanghaidaily.com/metro/society/Sun-shines-on-pioneering-ecologist/shdaily.shtml
- 闵行报2015.9.14:剑桥毕业生闵行建生态家,100平米房子一年接待400多观光http://www.aiweibang.com/yuedu/50639063.html
- 解放日报9.16:“环保达人”倪欢自建生态家园http://www.jfdaily.com/wenyu/bw/201509/t20150916_1819456.html
- 上海科技党建9.16:http://www.shkjdw.gov.cn/kjts/537137.shtml
- 新华社上海分社视频新闻6.5:上海白领倪欢的“生态阳台” http://www.sh.xinhuanet.com/2015-06/10/c_134313473.htm
- 上海电视台新闻夜线直播视频6.5:http://www.kankanews.com/a/2015-06-05/0016847163.shtml
- 新华社上海分社图片新闻5.18:上海:海归倪欢的“生态阳台”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5-05/18/c_127813796.htm
- 新华社视频报道:http://sh.xinhuanet.com/2015-06/10/c_134313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