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环境小卫士”线上训练营一期圆满结束

//“中华环境小卫士”线上训练营一期圆满结束

“中华环境小卫士”线上训练营一期圆满结束

2022-05-23T17:25:50+00:00

时间来到三月下旬,春带着花和微风来到苏州的城市里。让大家在冬日未尽的微微寒意里,享受阳光带来的刚刚好的暖意。

而伴随春风一起来的,还有“中华环境小卫士”线上训练营活动,于3月26日圆满结束——

3月11日,由绿色光年与中华环境小卫士工作站合作,绿色光年进行活动内容设计与开展的知识科普“中华环境小卫士”线上训练营一期拉开帷幕。活动收获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小朋友们的热情参与,展现了新一代家长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将身心发展环节有机地结合在教育中来。


# 本项目涉及到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有:

02 消除饥饿

03 健康福祉

06 清洁饮水

13 气候行动

14 海洋环境

15 陆地生态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引导世界各国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个主题、四场分享、多个维度,从实际的项目及案例出发,生发出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无限思考。

 

如何遵循自然的规律来维持食物链与生态的平衡,

以达至最舒适的人文尺度?

城市生活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身边的小动物,

维系物种多样性?

我们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好玩、

友好而充满温度?

四位嘉宾分别就这些话题给出了自己的回应,小卫士亦不乏好奇和追问,现场交流碰撞不断、灵感涌动。

从何鑫老师就生态环境与食物链条关系的底层逻辑深入浅出的向小卫士们说明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与Dr. Emilio Pagani-Núñez从鲜少被人了解的鸟类生存现状入手妙趣横生的构建“生物相互依赖生存的一体”意识,再到王利芬老师由“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形塑”引出可持续的食物系统对人类健康和未来重要性的循循善诱,以及邹怡老师以“被我们忽视”的昆虫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说明“生物多样性是自然保护的一部分”,课堂内容取精用宏,引导同学理解新知,参与课堂,联系生活。课后“打卡”的习作也不乏优秀之作。


食物篇

——让我们来一场食物和生态平衡的对话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生态学博士、担任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的何鑫老师以现代的工业进程入手,讲上升的海平面、污染与物种的消逝,这些些沉重而真实的画面,以一种客观的陈述向小卫士们娓娓道来,配合严谨科学的分,仿佛即刻带观者领略食物变迁与世界当下困境,立即引起了小卫士们的热烈讨论。

同时多年从事自然教育、社区花园设计与营建等公益科普工作,在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的王利芬老师则给了我们另一种角度来了解食物与自然的关系——农业生产对食物系统的影响。

你知道吗?现代畜牧业也是环境破坏的重要帮凶,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14%,超过所有交通工具的排放总和(从这个角度而言,似乎成为素食者比成为骑行者更环保?),我们所吃的肉对整个环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如何选择我们的食物,可以是一个环境问题,也可以是一个道德问题。当然,我们可以大规模使用有机食品,确保动物受到人道待遇,但从成本而言这样并不现实。大规模的食品工业发展,虽然解决了困扰饥荒问题,但也留下了不小的环境隐患。鱼和熊掌,该选哪个?

说实话,这不是一个轻易能解决的问题,从国际到个人需要各方的努力。但当每个人都有了珍惜粮食意识,向构建可持续食物系统迈进,情况也许会大不相同。而这,也许就是人类健康和未来的通径。

# 这里,我们节选了本话题下部分小卫士的感悟与体会:

“我认为人类应该努力利用已开发的生存范围,将已开拓生存范围使用得更合理。”—— 金熹

“每个人都要保护动物,给他们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顾真瑜

“想一想,如果你天天被锁上链子,会好受吗?”—— 陈梓瑜

“我们吃到的食物有蔬菜、大米、有鸡鸭鱼肉等,这就是一个大大的食物网呢。我们现在能做到的,有光盘行动,按需点餐等。”—— 冯话喜

“没想到食物也有这么大的讲究,每件事情真的都很奇妙,食物也有自己的规律发展情况,土壤里缺少元素,就会影响收割。”—— 黄悠悠

“自然界的绿色,不是人们生活的点缀,而是生存的基石。”—— 王欣婷

 

鸟类篇

——有鸟类的世界,原来这么澎湃

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助理教授,巴塞罗那大学生物多样性博士的动物生态学家Dr. Emilio Pagani-Núñez,给小卫士们带来了《我们身边的鸟类》这一话题。

在Dr. Emilo的讲解后,明白了鸟类的世界远比我们所知道,所能想象的更为纷繁复杂,也更为趣味丛生。鸟儿给了我更多的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和理解;他还触及了许多严肃而深刻的理论问题;生物进化的意义、模式和方向,分类系统的意义,濒危鸟种与特化鸟,鸟类学研究与业余观鸟的区别,科学进步与人类未知领域的相对关系,鸟类保护组织的性质,环境保护的前景。

在自然界中,鸟类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观鸟会令你深谙大自然的节律,懂得生命多样性的可贵;和亲人、朋友分享观鸟的乐趣,你将重拾对生活的热情;观鸟是一种认识、理解世界的途径,它带来的快乐是恒长的。

# 小卫士们的反馈同样精彩:

“我们要减少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更应该保护、珍惜它们。”——丁子峻

“大山雀哺乳幼鸟的场景,让我体会到了父母抚养我的过程多么不易。”——黎洛佑

“每天早上都有鸟儿清脆的鸣叫声,但看来我们一点都不了解它们。”——赵紫斐

“我会跟我妈妈继续观鸟,也会跟我的好朋友们去分享观鸟的快乐,让更多人来一起观鸟和保护鸟类。”——慎霏葛

另外,绿色光年后续会继续举办观鸟项目,一种在不影响鸟类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观察鸟类的一种具有科学性质的户外活动。能够帮助小朋友进一步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从观鸟开始,培养自然环保的生态理念。期待大家持续关注绿色光年发布的活动信息,踊跃报名。

 

昆虫篇

——真是微小的幸福啊,我们的虫子世界

西交利物浦大学健康与环境科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邹怡老师带来了妙趣横生的一课:《被我们忽略的“精灵”——昆虫》

在他深入浅出的讲解下,我对昆虫有了新的看法;说来不怕笑话,我至今依然怕虫。准确地来说,我害怕一切胖乎乎,圆滚滚,只知道在那扭来扭去的生物。可能也从来不会想到,这些最微小的存在,也能让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世界。而邹怡导师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喝水的蜗牛,化蝶的毛虫,起舞的螳螂,翩跹的甲虫,最可爱的莫过于堆粪球的屎壳郎,它的不断尝试,让人想起了古希腊神话当中的西西弗斯。在他的讲述里,日常生活里的让人避之不及的小虫子和软体生物们都变得如此可爱。

但遗憾的是,可能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太过自私,即便连这么微小的存在也无法忍受。芬兰科学家警告道:约50万种昆虫面临灭绝,而它们的消失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影响。试想一下,在一个没有昆虫的世界,我们看不到蜜蜂所跳的圆舞曲,也听不到蟋蟀所奏的小夜曲,植物无法开花结果,鸟儿也不再翱翔吟唱。虽然我还是怕小虫子和黏糊糊的软体生物,但我却在课堂上找到了久违的乐趣——还有什么比看到一只蝴蝶从卵化蝶全过程更治愈的吗?

# 对于昆虫,小卫士们各式各样的思考:

“我听完了这节课后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这个物种有多么渺小。”——贺子木

“让我震惊的是世界上昆虫的数量十分庞大,所有昆虫的体重总和是所有人类体重总和的三倍。”——金熹

“在上完课后,我对于昆虫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走到书架旁,拿出了许久未动的《昆虫记》。”——顾真瑜

“人类和昆虫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自然界里的各种生命都是息息相关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保护。”——江梦婷

“我们人类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随意干涉大自然。”——陈奕成

“昆虫又是朋友又是敌人,真叫我又爱又恨呀!”——张爱薛

 

热情洋溢的小火花

——活动志愿者们的故事

本届“中华环境小卫士”训练营的志愿者们热情洋溢,以认真且耐心的全程参与了线上训练营活动。就志愿过程和体验,我们收到了一些声音:

TA说:

来自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叶青同学性格开朗,兴趣爱好广泛,热爱旅游,喜欢语言学习和音乐剧,经常打羽毛球和进行跑步、跳绳等有氧训练。

她说:”这次的志愿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如何与不同性格的家长和孩子们进行沟通;如何拥有“读者思维”,站在被服务对象的角度进行思考;如何进行高效地团队合作等等。在志愿活动之外,这四节课程本身也让我对绿色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正如邹老师所说,“热爱大自然的孩子,也会被生命热爱”,我真诚地希望无论是积极热情的孩子们,还是处于快生活节奏的大人们,都能始终坚守对自然的热爱之初心。”

 

TA说:

目前就读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学(师范)专业的翟文青同学,平时喜欢读书和听音乐,对一些历史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情有独钟,另外也比较喜欢运动和户外采风。大一时第一次参加绿色光年的活动就被这个组织深深吸引,先后参加过三次绿光志愿活动:“易拉罐变变变”、“认识你的DNA”以及本次的课程打卡活动。

“不仅学习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也学到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的实用小技能!”

 

TA说:

对于来自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专业的秦丽同学来说,“能够成为这次环保训练营的助教是很幸运、欣喜的一件事。我一直都对志愿活动怀抱着极大的热忱,但又受困于疫情,无法返校,所以能通过线上的方式参与到这次活动,贡献自己微小的力量,真的十分幸运。”

“我遇到了好多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与向往的小朋友们,我见证着他们在训练营里收获的成长,我感动于他们能够用最稚嫩的笔触尽力地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在这次训练营中,我觉得和小朋友交流是最吸引我的事情,他们真诚地表达自己,没有掺杂成人世界的纷扰,简单且纯粹。这种自由表达、勇敢表达的能力,我希望他们可以一直保存,即使是长大以后,也不要丢失了这样的纯真。

TA说:

西交利物浦国际关系专业的徐熙文同学,爱好标本制作和绘画,喜欢大自然,喜欢兜风,喜欢运动。

“很开心成为本次活动的志愿者,成为‘中华环境小卫士’线上训练营的助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与锻炼,也让我具备更强的环保意识,对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地球,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带给我更多的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憧憬。从不了解到了解,活动的每一次志愿任务都很充实,和小朋友们的相处也非常的有趣;对于环境保护,不同的小朋友有着不同的观点,阅读习作仿佛是一场思维的对话,不乏天真烂漫,古灵精怪想法;也有观审入微与慎思明辨,既童真善良又有深度思考。很庆幸参加了这样的活动。很希望之后能够为环保做出更大的奉献。一直很喜欢一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每场活动,都有一些“小惊喜”

“生态系统与粮食生产关系”是本届科普活动的主题,每个线上听讲、参与其间的人,都是创造这个共同体的一部分。在每次课堂结束后,都需要完成一篇习作以成功打卡,让所有小卫士围绕本次进行思考,并鼓励他们给出答案:你的看法是……?

如果你在线上课堂经历了科学与新知的冲击、思想碰撞和在习作的脑洞大开,成功完成了四次打卡,那么——你会发现,“中华环境小卫士”训练营为你准备的惊喜,还不止于此,如招募所提到的,奖品包括:

“中华环境小卫士”的荣誉称号和小奖品!

此外,我们精心挑选的优秀习作会被推荐发表在《小学生学习报》、《中华环境》杂志两个国家级刊物上。

优秀的文章我们也将会发布在绿色光年的公众号上,阅读量超过500可获得稿费,将会悉数捐赠给“榕树根之家”,鼓励孩子们写作文顺便做公益。

这次训练营,给参与者换一个视角理解环境和食物关系的机会——它就像另一双眼睛,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去发现这个世界最细微的纹理与乐趣。

食物的来源原来这样艰辛不易,不起眼的微小昆虫实际有着那样丰富的一个世界……在科学的放大镜下,习以为常的周遭世界显现出往日难得一见的奇妙模样,再次证明了那句老套、但又不得不承认它是正确的谚语:“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也许,这也能成为改变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的一个美好契机呢?

 

# 特别鸣谢:中华环保联合会,担任训练营讲师的何鑫、王利芬、Dr. Emilio Pagani-Núñez、邹怡教授,热情勤恳的小志愿者秦丽、翟文青、叶青、徐熙文同学,以及全体关心环境认真学习的同学们。

 

绿色光年会再接再厉,

继续为环保教育工作努力。

 

作者丨徐熙文(鼠尾草小狗)

图片:《Crocodile, Cenote Car Wash》Kadu Pinheiro二级收藏